生命的守護天使
沒有驚心動魄的豪言壯語,沒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,她猶如茫茫荒野中一株平凡的小草,大海中一滴不起眼的浪花。
陳敏,瀘縣第二人民醫(yī)院骨科護士長,用她的熱情和行動,踐行著關愛生命、救死扶傷的南丁格爾精神,播灑著人間最美的真情,無私的愛心詮釋了新時期的優(yōu)秀護理人員品質,贏得了醫(yī)院領導、同事的信任,老百姓們的稱贊。
“愛就要愛自己的崗位”,骨科是她的另一個家,她非常地愛這個大家,不僅關心愛護科室的同事,病人,還愛惜科室里所有的設備設施。她作為一個團隊的小家長,身先士卒,每一項工作、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,她都一絲不茍地完成,骨科作為醫(yī)院病人最多的病區(qū)之一,每天的護理工作繁重而細瑣,多年來,她不斷總結經驗,逐步建立完善骨科護理工作的各項規(guī)章制度和考核制度,以嚴格的技術技能培訓、考核鍛造著每一個人的品質和意志,用敬業(yè)和奉獻的精神鑄造了團隊的靈魂,讓率先垂范,敢為人先成為團隊先鋒,科內團結一致,合理分工,科室設置井然有序,病房干凈、溫馨,成為了瀘縣第二人民醫(yī)院護理團隊中一道靚麗的標桿。
“善良是人生的底色,希望我們向病人每一次伸出雙手都帶著暖意”。這是她常常對科室里的姐妹們說的話,護理工作中避免不了與病人家屬之間產生矛盾,護理服務要用真誠去打動患者,真心去關心患者,醫(yī)患之間沒有永遠的仇恨,善良必定會化解矛盾。她在工作中,經常幫助那貧困的病人,一位病員在住院期間因為沒有生活費而焦慮,當她聽說后,主動借錢給患者以解燃眉之急,一個月后,這位病人所數(shù)悉返還,雙手遞上,連說好多個謝謝,點點滴滴的關心,都會觸動每個人心中最柔軟的部分。以心換心,我們給予他們真誠的服務,回報的必將是朋友般的信任與尊重。
“生命之托,重于泰山”,護理管理重在細節(jié),工作疏于輕視,失于疏漏,精于縝密,成于到位。一次查房過程中,她關注到了一個情緒異常低落的患者,進一步了解到該患者系一位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,老人因全身多處軟組織傷、腦梗塞住院,住院期間拿自己孑然無依,對比隔壁病床的病人妻兒繞膝其樂融融的場面,觸景生情而自感悲觀。陳護士長她當天安撫過后,覺得仍未打開老人的心結,下班前不放心地將老人調換到護士站門口的加床,老人就這樣被她安置在護士們的眼皮下,還叮囑大家多關心,多照顧,然而次日凌晨老人仍用鞋帶在床欄上自溢,幸好被夜班護士發(fā)現(xiàn)制止,挽回了老人的生命。她作為一名護士長,因為重視這些重點病人,重點時段,重點環(huán)節(jié)的管理,能夠及時發(fā)現(xiàn)護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,及時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,避免了安全事故的發(fā)生。
“你若微笑,我亦嫣然”,生活中積極樂觀的她,微笑如同催化劑一般,感染著身邊每一個人,和藹親切的笑容,真心實意的關心,營造出了一個和諧的醫(yī)患關系,為被疾病折磨病人帶來一絲明媚的陽光,帶動他們與病魔抗爭的積極性,樂觀積極的情緒成為病人焦慮痛苦心理的神奇愈合貼。一個良好的人文環(huán)境,護士與病人間互尊互愛,這樣大大降低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投訴率。
“生命、健康、快樂”。與大家知曉的一樣,這十年來,她兩次與“癌”結下不解之緣,去年三八婦女節(jié)那天,血小板一不小心就降至1.4,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,用她的話來概括,生命是精彩的,健康是重要的,快樂是必須的,無數(shù)次的住院,在病人與醫(yī)務工作者角色之間的轉變,讓她體會到了作為一個病人無助的恐懼與求醫(yī)用藥的心酸,她再次回到護理崗位時,感嘆自己還有這樣一份白衣天使的職業(yè),讓她回饋自己的生命,去珍惜更多人的生命,也呼吁工作在一線的廣大醫(yī)務工作者,生命是有刻度的,所有的得失都不值一提,所有所有的成功,都只是健康寧靜的活著。而讓她感到幸福與快樂的,是她的工作單位--瀘縣第二人民醫(yī)院,這個大家庭,領導及同事對她的關心、幫助與支持,讓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崗位,沒有放棄與病魔斗爭的毅力,用堅定的步伐追隨,風雨同行。
雷鋒在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:“如果你是一滴水,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?如果你是一線陽光,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?如果你是一粒糧食,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?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,你是否永遠堅守你生活的崗位?”瀘縣第二人民醫(yī)院骨科護士長陳敏,細細搜尋她走過的痕跡,也無多少閃光之處,只能算是護理姐妹中最普通的一員,她在自己熱愛的護理崗位上,用真誠與愛心守護著許許多多脆弱的生命,用自己對生命、對生活、對工作的熱情傳播著護理行業(yè)的正能量,也激勵著年輕的一代在這條路上無怨無悔地走下去。